中国初创公司数量下降98%?别被误导,真实数据在这里!

中国初创公司数量下降98%?别被误导,真实数据在这里!

这两天,一则关于中国初创公司数量下降98%的报道在全球知名媒体《金融时报》(FT)上引发了广泛讨论,甚至在社交媒体和一些自媒体平台上迅速发酵。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风险投资资金枯竭,新公司成立数量急剧下降,并援引 IT 桔子的数据,指出 2018 年中国成立了 51302 家初创企业,而到 2023 年这一数字已降至 1202 家。得出的结果是“初创公司下降98%”,这样的论调让人震惊: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怎么可能初创公司数量会在短短几年内减少到如此程度?

很快 IT 桔子创始人文飞翔回应称,该数据不准确,其收录的初创公司标准为近 3 - 5 年成立的具有典型代表或者新颖模式的泛互联网公司,并不能等同初创公司的实际数量。她解释称,IT桔子在收录公司时是有选择的,此数据并非代表所有的创业公司。通常情况下,对于新成立公司的统计还有时效性的挑战,其无法及时获取相关资料,这也会导致新成立的公司数量变少。

同时,创投机构数据服务商烯牛数据创始人李锦香也对金融时报的数据提出质疑。李锦香认为,要观察中国的创新创业风向,应关注中国新注册成立的企业数量和中国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量这两个客观数字。

01何为“初创公司”?定义模糊带来的误导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是“初创公司”?

这是《金融时报》报道中的核心概念,但该报道却未清晰定义这一点。不同媒体、研究机构甚至风险投资机构,对“初创公司”的定义各有不同。如果不加明确说明,“初创公司”可能包括从刚刚成立的小企业,到获得风险投资的高成长公司,再到未来可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原文中“start-ups”国内自媒体把它翻译成“中国初创公司”,初创公司被泛指为“所有新成立的公司”,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刚成立的公司都能算是初创公司,尤其是媒体或风投关注的那类能引领技术创新、具备高成长性的公司。因此,单凭“初创公司”这个模糊概念来解读中国企业成立和投资情况,显然会误导公众。

FT金融时报说2023年新成立的初创公司只有1,202家,根据天眼查数据,仅 2023 年,新成立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类公司有 140 万家。再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剔除个体工商户、机关单位等,2018年新注册企业数量为718.97万家,2023年注册量达1044.02万家,2023年相比2018年增长45.21%。

根据烯牛数据提供的数据,2018年中国新注册成立的企业为680万家,2023年为1008万家,2024年截止9月13日的数据为604万家,2023年相比2018年增长了48%。

1,202家?确实有眼球效应,一下让人感觉中国创业进入寒冬,这种博眼球的写法,或者说不严谨的文章,存在恶意误导,不清楚作者的是否别有用心,但对于稍微有点常识的人,查查数据就知道相差万倍是何等的离谱了。

02数据差异的背后:客观事实 vs 误导性报道

让我们看一下实际数据。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2018年中国新注册企业数量为680万家,而到2023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1008万家。即便到2024年(截至本文撰写时为止),中国已经新成立了604万家企业。如此庞大的企业新增数量,怎么可能与“初创公司减少98%”的说法相符呢?

真实情况是:中国新成立企业的数量在持续增长。

事实上,2018年到2023年之间,新注册企业的数量增长了48%。这与《金融时报》所报道的完全相反。

有很多人可能不解,为什么《金融时报》会得出这样的数据?

通过行业细分数据统计,比如聚焦于有风投关注的企业项目,尤其是科技、互联网等特定行业的企业。但这些数据并不代表所有新成立的工商实体。

这种误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

只是冰山一角,却误导了读者。

03为什么融资公司数量在下降?

虽然新成立企业数量在增长,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数量确实在下降。特别是2018年到2023年间,获投企业数量减少了36%。

这主要与几个因素相关:

1. 技术浪潮的变化。2018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高峰期,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能借助互联网的普及而获得投资。而到了202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消退,企业拿到投资的机会变少了,这是一个自然的周期性现象。

2. 投资热点的转移。2018年到2023年,硬科技、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成为风险投资的焦点。这些行业的企业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持和更长的成长期,因此并不适合所有创业者。相比之下,2018年时的消费互联网项目则相对轻便,融资难度较低。

3. 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受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海外的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有所变化。曾经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美元资本如今有所收缩,这直接导致了企业融资的估值降低,甚至独角兽数量的减少。

04新时代的创投行业:我们仍需信心

面对外部媒体的误导性报道和国内部分自媒体的煽风点火,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中国的创投行业确实面临着挑战,但并非像媒体所说的那样走向“寒冬”。

就如同每一轮技术浪潮的到来与退去,创投行业也有其自身的周期波动。

双创的高峰期带来了无数的机会,而当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不再时,我们就应当展望未来,抓住新的技术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先进制造和新能源领域的融资占比达到了35%,相比2018年翻了三倍。这说明,中国的创新和投资正在向技术驱动的产业转移。

我们应当对中国的创投行业抱有信心。

虽然融资数量减少,但这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衰落。

中国依然有庞大的市场、新兴的技术和充足的人才储备。

面对市场的自然调整,创投机构应当承担起推动创新的责任,继续支持那些具备潜力的创业者。

IT桔子创始人文飞翔称,虽然从趋势看,这几年中国的创业与风险投资遇到挑战,但整体上这里还是一个有很大创造力、创业精神的国度,这些挑战只是创业中必然经历的修炼和过程。

再次呼吁:理性看待数据,继续推动中国的创业与创新,为创投行业的未来贡献力量。

*本文信息来源烯牛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腾讯科技、天眼查、企查查等

🎀 相关推荐

为啥打针时有人一定要盯着针头,有人一眼也不敢看?
什么是宇宙恐惧症
365bet足球实时动画

什么是宇宙恐惧症

📅 10-25 👀 1150
租号玩可以用什么充值
365bet足球实时动画

租号玩可以用什么充值

📅 09-09 👀 8925